| 太魯閣國家公園登山學校 記者賴文康報導 太魯閣登山學校探索課程,五月十四起將舉辦為期兩天的水域安全與激流救援活動,除了讓民眾親近溪流外,並有水文判讀與激流救援等課程,歡迎報名參加。 太管處指出,台灣四周海洋環繞,發源自中央山脈的溪流眾多,是水域環境豐富的島嶼。 水,滋養生命也帶來歡愉的氣息,但在島嶼子民的記憶中卻有些遙不可及。每年的颱風季節且有許多不幸溺斃的消息報導。每每解讀不幸的報導,還會發現不幸溺斃者不一定都不會游泳,學校的游泳課程已教會我們游泳技巧,但游池的環境與自然水域的環境相去甚遠,游泳技巧無法確保我們攸游於溪流或海洋環境。 太管處表示,為讓民眾有機會在戶外親近水而且水有被理解的可能嗎?一定要會游泳才能近水嗎?如同國家公園的環境教育中強調的,走向自然、體驗自然並且養成土地倫理的看法,對於水域環境,生活在島嶼的人應該有更多認識的機會與想法。 太管處說,國家公園辦理的水域安全與激流救援(讀水)課程,內容著重於水文判讀與激流救援。 第一天的課程主要在建立對於河川的認識與水文判讀的基準概念,也就是訓練當我們面對溪流,可以判定哪裡是安全水域或危險水域。第二天的課程則於戶外實際操作水文判讀的現況,每個學員藉由課程的帶領,學會獨立的水文判讀技巧、各種渡溪技術,另外,當遇見溺水現場,有哪些自救與救援方式? 這是個專為從事水域活動的安全課程,無論是在溪畔進行活動的一般民眾,也適合溯溪,或激流獨木舟的愛好者,如果是激流水上活動的指導員或是專業教練,這課程將有助於更認識激流水域潛藏的風險及如何因應落水後的自救與救援,從水文判讀,水域風險因子的認識到激流自救以及初級救援技術,活動報名請上國家公園登山學校網站,或於上班時間電話洽詢解說教育課承辦人員(03-8621100轉803陳淑寶)。 |